为黑土地做全面“健康体检”
火热的夏天,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承担的“三江平原宝清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层调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项目人员奔走在黑龙江省富锦市、同江市的田间地头,为黑土地做全面“健康体检”。
开拓创新求突破
为更好地保护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试点调查总体方案》部署,牡丹江中心于2021年选择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自然资源多样、黑土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作为试点区域,开展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
这是一项原创性的基础调查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形的规范可遵循。从零开始的项目组,通过不断探索,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测量、工程地质钻探、传统路线调查,无人机航拍等工作手段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空天地井深”全流程一体化调查方法。
应用这个调查方法,项目组目前已完成宝清县耕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质量评价。调查发现,宝清县地表基质类型主要以土质、岩质为主,地表基质无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污染,养分元素多处于丰富-较丰富状态,当前多处于适耕范围;土壤肥力较高,黑土层厚度较厚,地表基质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从中北部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质量较高的区域多集中于宝清县中北部的挠力河水系和湿地附近。此外,项目组还探索了宝清县生态脆弱性评价,编制了《宝清县自然资源图集》,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有效服务了国土空间规划。
通过一年的经验积累,项目组于今年4月如期展开2022年度黑土地地表基质续作调查任务。据项目负责人孔繁鹏介绍,今年他们将在黑龙江省富锦市、同江市开展调查任务,通过查明地表基质种类、面积、平面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景观属性以及利用情况等,为黑土地保护、自然资源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依据。
牢记初心解民需
土地状态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
在宝清县的7个乡镇,项目组走访200余户农民,开展问卷调查,结合黑土地退化问题分析,初步提出了修复“三北”防护林、完善农田灌溉系统、侵蚀沟整治等一系列保护利用建议。项目组针对性提出了免耕休耕修复性耕地区、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保护性耕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整治区、高标准农田规划区等优化耕地空间格局规划的建议,有效促进了宝清县黑土地农业高效、健康、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宝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此发函表达了谢意。
野外调查期间,项目组发现在宝清县中部五九七农场、宝清镇、朝阳乡及八五二农场一带,黑土地的硒元素含量较高。应宝清县人民政府商请,项目组开展了特色农业调查工作,在农业场村、梨北村、西沟村、太平村、三道村、龙泉村、庆九村7个特色农业种植村圈定富硒土地1.35万亩、富锌土地3.68万亩,提出了“硒锌同富”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并将调查结果反馈至宝清县富硒土地办公室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宝清县当地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在宝清县万金山乡红光村开展工作期间,项目组了解到受枯水期影响,该村的农田灌溉水不足。经与乡政府、村委会沟通后,项目组结合钻探任务,为该村免费施工探采结合井1口,有效缓解了灌溉水不足的现实问题,在村民的笑容里,项目组全体成员也深深体会到了为民办实事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