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地球探测沃土 翱翔地质调查蓝天
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随着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为“牡丹江中心”)各项目考核结束,物探组承担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年来,技术方法室物探技术人员满怀热忱,将汗水挥洒在东北这片广袤沃土上,先后赴4地6个项目组,完成面积性工作12平方千米、综合测井604米、测深点594个,为牡丹江中心地球探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谱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篇章。
党建引领 提升队伍战斗力
在牡丹江中心党委领导下,技术方法室党支部深入分析物探队伍特点,提出“高效融合新进和转改人员,凝心聚力支撑和创新主线”的建队目标,以落实“三会一课”和谈心谈话制度为重要途径,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立足需求、特色驱动”作为落脚点。一是在学习领悟交流中建设队伍,由于物探组一半为新进人员,成员之间思想差异和协作障碍较为突出,为加快队伍形成战斗力,技术方法室党支部组织人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交流讨论心得体会,定期开展个人和集体谈话,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团队成员合作效率明显提升,与其他部门沟通更加顺畅,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在支撑任务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技术方法室党支部认真研究牡丹江中心物探工作布局,提出以支撑东北地质矿产和地表基质为主要方向,以提升解译精度、深度和维度为目标,以多方法、多领域联合为技术路线。本年度设立相关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在金厂找矿突破、松嫩平原盐碱地分层划界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业务引领 突出队伍执行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是物探人员手中的利器。为此,技术方法室物探组全面梳理牡丹江中心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测井、探地雷达、标本测量8大类50余台装备,编制了管理办法,规范出入库和维护保养流程;先后组织3次系统培训,全面掌握各类型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应用领域,为合理调配、科学使用仪器打下基础;对接多家仪器厂商,全面了解各领域装备发展情况,根据业务定位,编制牡丹江中心物探装备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专业技术是物探组的核心能力。科室多措并举发展新生力量,培养工勤人员成为操作员,注重内训外培,每月组织学术研讨,交流领域前沿进展,参加吉林大学、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的培训班,人员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科创引领 打造队伍竞争力
“完成工作量不是目的,科技创新才是我们的目标。”这已经成为技术方法室物探组成员的口头禅。团队在发挥装备最大效能方面下功夫,将老旧闲置设备重新组装成一套大功率时间域激电发射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大深度激电测量,有效延长装备使用寿命;适配组合两套短道高密度电法系统,由单套56道增加至104道,测量深度翻倍,在缩减施工耗时和成本的同时,还能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此外,团队还在技术方法评价应用方面下功夫,重点开展双频激电法、微动探测法、探地雷达法、折射波法、地震映像法试验,优选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对象的方法类型,工作效果显著提高,技术体系更加健全。
下一步,为深度融入牡丹江中心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事业,技术方法室物探组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打造“空-地-井”一体的探测体系,为牡丹江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技术支持: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光机路4855号 邮编:130000 电话:0431-80610711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