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青春踏上野外勘查之路 肩负使命续写地质报国荣光
北国料峭春风里,出征号角声声急。4月29日至5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松嫩平原西部1:25万地表基质调查等11个项目组顺利出队,标志着牡丹江中心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展开。
聚焦业务发展,布局“战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牡丹江中心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级工作会议精神,锚定“第二跳”目标任务,明确了以基础地质调查巩固根基,以公益性地质服务支撑经济发展,以战略性地质工作彰显“国家队”担当作为基本思路。同时,聚焦东北地区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需求,以吉林省、黑龙江省东部为主体责任区,实施“两翼协同”和“两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年计划投入2466.8万元,精心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强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项目7个;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部署项目4个;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署项目3个;保障信息化运行维护,提高地质数据核心资产的规范管理水平,部署项目2个;优化装备配置结构,提升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调查评价装备保障能力水平,推进野外条件保障现代化建设,部署项目1个。
聚焦能力素质,提升“战力”。坚持科学部署,精准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三轮次21个项目年度设计评审会议,邀请业内技术专家指导报告编写,科学部署年度工作,确保年度成果圆满完成。坚持用贤任能,聚焦人才强队工程,强化科学技术委员会作用发挥,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项目负责人竞聘,遴选项目负责人11个。坚持能力提升,根据中心业务布局和年度项目特点,邀请地质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治理领域多名专家进行授课辅导,为提高项目年度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开展“管理规范年”活动,研究修订地质调查项目、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管理制度,高标准落实常态化立项工作,制定年度业务工作方案,指导和规范年度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坚持合作共建,积极与吉林大学、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对接交流,签署多份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宽资料收集渠道、开拓成果转化市场、邀请专家指导作业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聚焦协同配合,保障“战斗”。牡丹江中心坚决把平安出队作为抓好野外安全生产的首要目标,要求各部门、各项目树牢“一盘棋”思想,密切协同、全力配合,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结合2024年地质调查项目实际,制定安全教育培训方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组织北斗终端、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操作使用以及安全生产值班员技能培训,开展野外工作区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召开出队工作协调会,细致部署人员物资调配、安全教育培训、外聘人员管理以及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等重点内容,为圆满完成年度地质调查项目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各科室密切协同、紧密配合,稳步推进人员调配、装备维修、身体检查、疫苗接种、保险采购、物资发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抓好出队前各项保障工作落实。
出队期间,牡丹江中心党委班子成员现场监督检查、慰问送行,办公室、安全和保密室、后勤服务中心等职能科室以及各出队项目组再次对人员安全、物资准备、车辆性能、北斗终端运行等情况逐一排查;安全生产值班室正式启动,运用信息联通、北斗定位、实时指挥等功能实施出队保障。
2024年,牡丹江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和指挥中心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自然资源管理、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职能任务,严把项目质量,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有信心、有决心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技术支持: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光机路4855号 邮编:130000 电话:0431-80610711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