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2日 星期六

绿色勘查: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科学实践

来源:生态地质调查室 作者:刘金业 发布时间:2024-08-30

   一、绿色勘查的兴起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一段时间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闻“矿”色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隔离、相对立。如何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关系,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一种环保、高效的勘查方式——绿色勘查应运而生,成为破解两难、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

  二、绿色勘查的现状与挑战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地质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实践绿色勘查的理念和技术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了如《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的13项不同级别的绿色勘查技术规程,也创新了一系列的勘查技术方法,研发了无人机航空物探、快速分析测试、模块化轻型化钻机等设备,在提高勘查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开展了95个绿色勘查项目,并围绕森林、湿地、草原、荒漠不同场景开展绿色勘查技术示范研究,这些示范工程展示了矿产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行性。

  但绿色勘查推进工作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理念学习不深入:部分一线勘查人员和职能管理部门对绿色勘查的理解尚浅,仍存在将地质矿产勘查活动与生态破坏简单对等,导致“保护区即禁区”的片面观念盛行。如技术研究不深:绿色勘查在不同场景环境、不同地质条件、勘查阶段和矿种中的应用方法组合和装备配备仍需深入探索。如示范效果不明显:尽管绿色勘查的理念已经提出近10年,但宣传和推广力度仍显不足,导致业内人员对绿色勘查的重要性、适应性及其带来的长远效益缺乏足够重视,应用的普遍性不足;同时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和示范平台,技术转化与应用相对滞后。如资金支持有限:绿色勘查需要投入更多技术和人力资源,但当前的资金投入尚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此外缺乏独立的经费标准核算体系,使得绿色勘查立项困难。如标准制定不精准:目前绿色勘查针对应用场景典型性研究不深入,特别是如何在生态保护区内开展勘查工作,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的标准体系,大大制约工作的开展。

  三、绿色勘查的实践策略

  为克服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推进绿色勘查:

  1.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勘查标准体系,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示范引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示范点,加大项目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总结和推广示范项目的经验做法,带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勘查方向发展。

  3.加强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绿色勘查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公众对绿色勘查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4.加快绿色勘查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如在仪器小型化轻便化上加强研究,在低污染无污染上研发新设备,在提升工作效能、减小对环境的干扰上优化技术方法。

  四、绿色勘查的重要意义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新要求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理念普及和政策支持,绿色勘查会走向成熟,将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地质行业的健康发展、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