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岭山脉东侧的山谷间,钻机轰鸣穿透岩层的声响格外铿锵。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金厂矿区钻探施工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03机台在第二个钻孔施工中,以单班进尺61.3米、24小时累计进尺101米的成绩,一举刷新该矿区钻探纪录!这组数字的背后,是钻探人从首战受挫的低谷奋起,用汗水与智慧在破碎地层中凿出的突破之路。
首孔遇阻:破碎地层下的攻坚之难
今年6月,金厂矿区钻探施工工作正式启动。首个钻孔施工伊始,机台人员便遭遇了“下马威”——地层破碎严重,岩心采取率低,钻具磨损频繁,进尺速度一度不足每日10米。“泥浆配比不合适,钻头选型也得优化!”技术负责王东在机台研讨会上直指问题核心。面对困境,机台人员没有退缩,白天全员奋战一线,紧盯钻压、转速参数;晚上聚在营地里分析地层、调整方案。机长孔凡庚带头记录每一段地层变化,根据数据反复推演泥浆配方,最终通过增加聚合物抑制剂浓度,逐步稳定了孔壁,首孔施工虽进度滞后,却为后续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
知耻后勇:400%效率提升的“逆袭之战”
“第一个孔打得不漂亮,咱们必须争口气!”在复盘总结会上,机台全员憋足了劲。03机台施工负责人胡海鹏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将破碎地层划分为“松散层”“裂隙发育带”等类型,针对性制定“分层钻进”策略,决定实施“随钻护壁”理念,以基浆为载体,结合聚丙烯酰胺、抑制剂等多种冲洗液,按比例添加增强孔壁稳定性及粘滞性,根据地层及漏失情况掺入锯末形成物理封堵。
施工启动后,团队如同上紧的发条:泥浆岗邵吉亮实时监测粘度,安全帽下的头发早已被浸透,工作服上遍布泥浆。三伏天的工作台上,班长贾冷紧盯操作台仪表盘,精准操控参数,工装后背结出厚厚的盐霜。随着一声“孔内返水排粉正常,进尺速度提上来了!”机台上传来兴奋的呼喊。最终,第二个钻孔实现单班61.3米、24小时累计进尺101米的惊人突破,均打破金厂矿区有记录以来的施工记录,较首孔效率提升超400%!当这一数据在机务会上公布时,奋战了一个多月队员们相拥欢呼。
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本次突破离不开牡丹江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党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强调“以党建引领业务,以创新破解难题”。03机台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在破碎地层攻关、泥浆配方优化等关键环节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钻杆为笔:书写在大地深处的使命答卷
“要以首钻经验为鉴,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效率提升上来。”牡丹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赵院冬的话,刻在03机台的“攻坚日志”扉页上。
下一步牡丹江中心岩心钻探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一是总结固化经验,形成破碎地层钻探标准化方案,为类似地层条件施工提供参考:二是加强技术交流,与行业单位共享复杂地层钻进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三是强化科技赋能,聚焦冲洗液配方创新,针对不同地层特性研发差异化解决方案。
从首孔折戟到破纪录登顶,牡丹江中心钻探团队以“失败馈赠成长”的信念,在老爷岭东部褶皱带的碰撞带刻下“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誓言。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纵深推进,这支兼具血性与智慧的队伍,正以钻杆为经纬,绘制国家资源安全的壮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