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2日 星期六

应对塑料污染 守护土地健康

来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 作者:张洪文 王楠 发布时间:2024-04-22

  20195月,一组探险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潜水至10927米处,不仅刷新了深潜纪录,同时也在这一地球最深处的神秘海域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塑料垃圾。这一发现再次凸显了塑料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表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地球的最遥远角落。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因便捷性和耐用性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过去的40年里(以2020年为基准),全球生产的塑料仅有29%左右被回收再利用,大量塑料废弃物被随意丢弃,进入自然环境成为污染物。目前研究显示,全球的土壤、空气、淡水和海洋中都含有微塑料,这些“无处不在”的塑料微粒会通过食物链完成在人类体内的积累,让我们变成“塑料人”。微塑料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共同被列为4大新污染物。当前,海洋中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但很多人还对土地中微塑料的危害知之甚少,最新研究显示,当下土地中微塑料的污染程度是海洋中的4-23倍,已经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塑”从何处来

  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塑料包装和农用塑料地膜。塑料包装具有可塑性强、质量轻、方便运输和携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每年有近900亿个不可回收的塑料包装袋。塑料包装袋耐用性不强,重复利用率低,回收系统不完善,导致大量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其中一部分最终进入土壤,成为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之一;塑料地膜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当下,我国农用塑料地膜每年的回收率严重不足,未被回收的“残膜”在经过积年的紫外线辐射等作用后,逐渐碎裂为更小尺寸的塑料,成为土壤生态系统微塑料的又一主要来源。这些土壤中的微塑料难以降解,可以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土壤微塑料的危害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了我们生存所需的食物、水源和居住空间,同时也是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微塑料正严重危害着土壤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微塑料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负面影响。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然而,微塑料的存在与积累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孔隙度、渗透性、酶活性等,这些变化会破坏土壤结构,抑制有益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过程。

  此外,微塑料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微塑料的体积小,意味着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即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而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当微塑料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双酚A等相遇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微塑料在这里相当于污染物的“坐骑”,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土壤本身,而是涉及到整个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健康。土壤是生物链的基础,它孕育了植物、昆虫、微生物等众多生物,它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然而,微塑料的介入,无疑给这一生态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微塑料对土壤中的植物产生直接的影响,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同时,微塑料吸附的有害物质也可能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此外,从微塑料中析出的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这样的添加剂也会破坏土壤动物的激素系统,甚至引发这些动物体内基因表达和生化反应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微塑料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可能进入高级生物体内,包括人类。这种跨营养级的传递使得微塑料的污染效应被放大,对整个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守护土地健康

  在我们探讨土地塑料污染的问题时,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涉及生态、健康和社会多层面的复杂挑战。我们需要平衡塑料利用与土地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打赢这场“全球战塑”的斗争,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找到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塑料利用方式,为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而在“塑料技术革命”到来之前,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塑料使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土地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关乎我们和子孙后代的未来。让我们以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坚定的决心,共同守护这片孕育生命的土地,为子孙后代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留下一个健康、宜居的地球家园。